《意見》立足廣東公證職能作用和發展現狀,落實省委“1310”具體部署,全面激活改革、開放、創新“三大動力”,提出了九條具體工作舉措。
在加強域內外公證交流合作,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,《意見》提到,要深化與香港、澳門公證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,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公證事業融合發展。同時,支持大灣區內地九市公證機構開設涉港澳企業公證綠色通道,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海外申請、對外投資、股權轉讓等多方面綜合公證服務。
《意見》提到,在優化公證服務供需對接,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,鼓勵有條件的公證機構組建企業服務團,支持公證機構積極開展融資債權文書賦強公證。此外,支持公證機構入駐工業園區、企業法律服務中心、“粵商通”等線上線下平臺。
公證服務在知識產權保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如何融入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?《意見》提到,要鼓勵公證機構充分運用省公證協會統一建設的“7×24”小時在線存取證系統等專業服務平臺,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事前預防、事中保護、事后救濟等知識產權證據保全服務。同時,推動開展知識產權許可授權、質押融資公證服務,助力創新成果轉化應用。
在推動公證服務資源力量下沉,助力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以及助力綠美廣東生態方面,《意見》強調,要推動公證服務資源進村居、入社區,探索建立“定點+巡回公證”“駐點+遠程視頻公證”等公證服務新模式;鼓勵公證機構參與環保執法,建立與生態環境、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系機制,搭建公證與行政執法合作平臺。
聚焦民生關切,《意見》提到,要推動“公證+家事服務”,積極提供“綠色繼承”、意定監護、生前預囑、溫情遺囑等綜合性公證服務;鼓勵有條件的公證機構成立“家事公證服務中心”,探索建立“家庭公證顧問”制度;深化與不動產登記部門的聯動機制,支持“不動產登記+公證”聯辦窗口服務。
此外,《意見》還提到,要常態化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群眾減免公證費用,對首次辦理遺囑公證的80歲及以上老年人免收遺囑公證服務費用。
在大力推進“公證+文化傳承”,助力文化強省建設方面,《意見》提到,要支持運用區塊鏈、電子數據存取證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取證方式,為廣東優秀文化創意、設施、景點、場館以及粵劇、醒獅、粵菜等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保全證據公證法律服務。
在發揮公證參與社會治理職能優勢上,《意見》提到,要支持有條件的公證機構依法設立調解服務中心,積極開展民商事調解工作,并支持開展商品房預售資金、兌付資金的公證監管提存工作。
同時,《意見》強調要鼓勵公證機構辦理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,保障金融債權安全,助力防范化解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。
“《意見》所提措施更多是引導性、提倡鼓勵性內容,希望能夠調動全行業、各機構立足公證職能作用和社會定位。”廣東省公證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聚焦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,既要鞏固、擴大既有便民利企成果和舉措,又要有計劃、有步驟地創新發展,不斷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。